開基三百年歷史的東港朝隆宮,六年一科的東港迎媽祖祭典,就在明天!
國曆9月26日 (五) 繞境東港鎮內北區
國曆9月27日 (六) 繞境東港鎮內南區
國曆9月28日 (日) 繞境東港鎮內中區
祭典前夕,鄉親都來媽祖廟
準備就緒
媽祖廟工作人員阿姨忙進忙出
美麗的龍頭鳳尾八角鑾轎
廟埕好不熱鬧
人潮絡繹不絕
漂亮的后德門
媽祖廟前是以前東港最大條的路,也是東港老街區
副總理壇
大總理壇
認識東港蝦米媽:
東港朝隆宮媽祖廟右側門的門旁內壁,黏附著一塊日治時期大正1年(1912)農曆3月23日所豎立的石碑,迄今約有96年的歷史。其碑文擇錄如下:根據考證,東港為後來之港。未有東港之前僅有茄萣港而已,即現在之大鵬灣。有東港名稱之後茄萣港改稱為西港。自大陸開來之帆船直接進入茄萣港,停泊之處,俗稱船仔頭,即現在之船頭里。茄萣港面積原有三千甲之港灣,並無溪流,帆船容易進出。有台灣就有茄萣港,因為年久多被流砂淤泥積淺,港門亦隨之積淺,迨至帆船出入困難改入東溪。東溪後來俗稱東港,此所謂東港之由來。茄萣港廢港當時約有二千餘甲之新生地。後因地廣人稀無人問津,任由四方游民前來開墾耕作,始有新莊、下廍、船子頭等村落及烏樹魚塭、西港魚塭等相繼佔耕。東溪之出口處與下淡水溪(俗稱西溪)合流入海。
「東港設置海關當時,約有一千餘戶,皆屬福建閩南移民而來。漳泉二府七縣之移民居多。概自明朝時代陸續而來;鄭成功開台之後,來東港定居者愈眾。跨海來台之帆船多數船樓上奉祀媽祖為護航。歷朝在朝在野之士一體公認媽祖為海上之神,尊稱媽祖為「海上救星」所以各地港埠皆有媽祖廟。東港朝隆宮媽祖廟建在東港溪邊,為當時帆船停泊之埠頭,南部海運貨物集散中心。以歷史考證,東港朝隆宮媽祖廟約在280年前後興建。媽祖廟興建當年就有奇蹟出現,東港沿海一帶突然發生取之不竭之小蝦。即名聞全省之東港蝦米。當時有人稱呼媽祖為蝦米媽者,謂此突然發生豐收之小蝦,確實為媽祖靈感顯化而來之意思」。從碑文內容得知,立此碑的主要目地,在於闡明東港與蝦米媽之來龍去脈。而無疑的,東港的舊名,稱之為「東溪」或「東津」均有其歷史背景可資考證。
(圖文:邱幾田,資料來源:http://ppt.cc/fT~k)
歡迎大家週末來東港逗熱鬧,體驗六年一次的迎媽祖
東港木日水巷人文空間(延平路152號)現在正展示東港迎王王船影像展,歡迎大家參觀。
迎媽祖祭典即時及直播:東港迎王
留言列表